时间: 2025-04-29 13:2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3:11
“教招”是中文词汇,通常指的是“教师招聘”的简称。它指的是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填补教师职位的空缺而进行的招聘活动。这个词汇主要用于教育行业,特别是在学校、教育机构或政府部门招聘教师时使用。
在不同的语境下,“教招”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教招”这个词汇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合成词,由“教”(教育)和“招”(招聘)两个字组成。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这个词汇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在网络和媒体中。
在**,教师是一个受到尊重的职业,因此“教招”活动通常会吸引大量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才。这个词汇也反映了社会对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视。
对于许多人来说,“教招”可能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它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压力,因为竞争通常很激烈。
在我的经历中,我曾经参与过一次教招活动,那是一次充满挑战但也非常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了解了教育行业的招聘流程和要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教招”:
春风拂面,书声琅琅, 教招启幕,梦想飞扬。 学子心怀,师道光芒, 共筑未来,教育辉煌。
想象一下,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学生们正在参加教招的宣讲会,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背景音乐可能是轻快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在英语中,“教招”可以对应为“teacher recruitment”或“teacher hiring”。在不同的文化中,教师招聘的流程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目标都是为了找到合适的教师来教育下一代。
通过对“教招”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教育行业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招聘活动,也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这个词汇的正确使用和深刻含义。
1.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2.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