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7:35
教改(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改一词源于对“教育”和“改革”两个词汇的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教改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课程改革扩展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教改的意义和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发展**家,教改可能更侧重于基础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教改可能更关注创新教育和高科技的应用。
教改往往伴随着希望和挑战。它让人联想到教育的美好未来,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变革不确定性的担忧。
在我的经历中,教改体现在学校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这让我对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教改”:
春风拂过校园, 教改的种子悄然发芽, 旧的篇章翻过, 新的故事正在书写。
教改可能让人联想到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们的讨论声、以及教师们热情的讲解。
在不同文化中,教改的重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教改可能更注重个性化学*,而**的教改可能更侧重于基础教育的强化。
教改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它不仅涉及教育领域的变革,也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对教改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个体在教育变革中的角色和责任。
1.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2.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