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8:57
教师:指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他们负责传授知识、技能,并引导学生学*、思考和发展。
“教师”一词源自中古英语的“teach”和“er”,意为“教导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在许多文化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者和道德的楷模。在**,教师节(9月10日)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庆祝。
教师常常让人联想到耐心、智慧和责任感。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我的学*生涯中,有一位数学教师对我影响深远。他的教学方法不仅让我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激发了我对逻辑思维的兴趣。
在诗歌中,教师可以被描绘为:
在知识的海洋里,
你是那明亮的灯塔,
指引着迷航的船只,
驶向智慧的彼岸。
想象一位教师站在讲台上,手中拿着粉笔,声音洪亮而富有激情。这种场景常常伴随着教室的安静和学生专注的目光。
在不同文化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教师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在东方文化中,教师往往被赋予更多的权威和尊重。
教师这一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一个职业,更象征着知识、智慧和责任。通过对“教师”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角色的多样性。
1.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2.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