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21:4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21:41:38
才多识寡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才华多而见识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有很高的才华或技能,但在知识和见识方面相对欠缺。它强调了知识和经验的广度与深度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单一领域的才能。
在文学作品中,才多识寡 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自视甚高但缺乏广泛知识和深刻见解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一方面非常出色但在其他方面相对无知的人。在专业领域,它可能用来提醒人们,即使在一个领域非常专业,也不能忽视其他领域的知识。
才多识寡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对于全面发展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教育和学术讨论中仍然被提及。
在传统文化中,全面发展被视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才多识寡* 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即使在某一领域非常出色,也不能忽视其他领域的学和探索。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一种警示或提醒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需要不断学*和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在某一方面非常出色但在其他方面相对无知的人,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才多识寡 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才多识寡 融入到对知识和学*的赞美中:
才多识寡非真知,
学海无涯苦作舟。
博览群书方为道,
智慧之光照九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才华横溢但书架空空的人,以此来视觉化才多识寡 的概念。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关于学*和知识的声音,如翻书声或讲座的回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one-track mind" 或 "specialized but narrow-minded",这些表达也强调了知识和视野的局限性。
才多识寡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即使在某一领域非常出色,也不能忽视其他领域的学和探索。它强调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
才:才识。识:见识。寡:少。天资高,但见识少。
西晋嵇康~,好善暗人,是以遇踵会之祸。
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跟着孙登旅游,孙登问他的意图,嵇康就是不回答。他们在一起游玩了三年终于要分开时,嵇康问孙登为什么不说话。孙登说他才多识寡,给他留下赠言:“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
1.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2.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3.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
4.
【寡】
少;缺少。
【引证】
《说文》-寡,少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 《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组词】
寡尤、 寡功、 寡见、 寡交
孤独;孤单。
【引证】
《广雅·释诂三》-寡,独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生成及彊而寡。 、 《吕氏春秋·士容》-南面称寡。 、 《老子》-自谓孤寡。
【组词】
寡老、 寡孤、 寡女、 寡立、 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