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9:5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9:56:04
词汇“十不离九”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十不离九”字面意思是指十个中有九个,表示绝大多数或几乎全部。这个成语用来强调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非常高,或者某种情况非常普遍。
“十不离九”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它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较长,是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数字“十”和“九”都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十代表完整,九接近十,因此“十不离九”也隐含了接近完美的意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定和可靠的感觉,因为它强调了事情的普遍性和高概率。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说话者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某种普遍现象,例如在讨论健康饮食时,我可以说:“现在的人们,十不离九都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十不离九的花儿绽放,大地披上了五彩的衣裳。”
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或者是热闹非凡的市集,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ine out of ten”,用来表达相似的意思,即绝大多数。
“十不离九”这个成语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方式,它简洁明了地传达了普遍性和高概率的概念。在学*语言和进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不然,那厮趋西门最便,何苦绕道过南山,来此关下乎?小弟此请当十不离九。
1.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