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1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18:52
“仁柔寡断”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仁、柔、寡、断。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如下:
综合起来,“仁柔寡断”形容一个人性格温和、善良,但缺乏决断力,容易犹豫不决。
“仁柔寡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仁”和“柔”的重视,同时也指出了在决策时需要果断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仁”和“柔”被视为美德,但“寡断”则被认为是一种缺点。在现代社会,这种性格特点可能会在职场或个人生活中带来挑战。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个人在决策时的犹豫和不确定性。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那些需要果断但总是犹豫不决的情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在工作中总是仁柔寡断,导致项目进度缓慢。这让我意识到在团队合作中,果断和决断力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仁柔寡断”融入到描述人物性格的诗句中:
春风拂面仁心暖,
柔情似水意绵绵。
寡言少语断难决,
世间纷扰心自闲。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色调和温柔的面部表情。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音乐和犹豫不决的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decisive”或“hesitant”,但这些词汇没有“仁柔寡断”中包含的“仁”和“柔”的正面含义。
“仁柔寡断”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物性格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指出了一个人的温和和善良,还指出了其在决策时的不足。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成语对于准确传达意思和理解文化背景至关重要。
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1.
【仁】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引证】
《说文》-仁,亲也。 、 《春初·元命苞》-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 《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 、 《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 、 《韩非子·解老》-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 《礼记·丧服四制》-仁者,可以观其爱焉。 、 《诗·郑风·叔于田》-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组词】
仁人、 仁术、 仁宇、 仁瑞、 仁朴、 仁笃、 仁诲、 仁鄙
2.
【柔】
(形声。从木,矛声。本义:树木可曲可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柔,木曲直也。 、 《诗·小雅·小弁》-荏染柔木。
【组词】
柔木
3.
【寡】
少;缺少。
【引证】
《说文》-寡,少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 《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组词】
寡尤、 寡功、 寡见、 寡交
孤独;孤单。
【引证】
《广雅·释诂三》-寡,独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生成及彊而寡。 、 《吕氏春秋·士容》-南面称寡。 、 《老子》-自谓孤寡。
【组词】
寡老、 寡孤、 寡女、 寡立、 寡草
4.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