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0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07:22
气息:指呼吸时进出的气,也指某种感觉或气氛。字面意思是指人或动物呼吸时所产生的气流,引申义则指某种特定的氛围或感觉。
“气息”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呼吸的气流,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指代各种感觉或氛围。
在**文化中,“气息”常与自然、历史和人文联系在一起,如“山林的气息”、“古都的气息”等,反映了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和欣赏。
“气息”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自然、宁静和生活的细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气息”来形容一个地方的氛围,比如“这家咖啡馆有一种温馨的气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气息”:
晨曦初露,草地上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鸟儿在枝头轻唱,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公园,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气息,鸟鸣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在英语中,“气息”可以对应为“atmosphere”或“scent”,但“atmosphere”更多指氛围,而“scent”则指具体的气味。
“气息”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指代物理上的呼吸,还能形容抽象的氛围和感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灵活运用“气息”这个词,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