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0:44
气慑(qì sh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气势或气场所慑服、震慑。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物的气势强大到足以使他人感到畏惧、不敢反抗或行动。
气慑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气”和“慑”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气”常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外在表现出的力量,“慑”则指使人感到畏惧。随着语言的发展,气慑逐渐被用来形容强大的气场或气势。
在**文化中,气慑常与领导力、权威和英雄形象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气慑可能被用来形容政治领袖或军事将领的威严和影响力。
气慑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尊重。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历史上的伟大领袖或英雄人物,他们的强大气场和影响力。
在个人经历中,气慑可能出现在观看领导演讲或参与重要会议时,感受到的强大气场和影响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目光如炬,气慑群山,心中的火焰,燃烧着无尽的梦想。”
视觉上,气慑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身着军装的将军,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电,全场肃静。听觉上,可能是演讲中铿锵有力的声音,震撼人心。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we-inspiring”或“commanding presence”,用来形容某人的气场强大,能够震慑他人。
气慑是一个富有力量感的词汇,常用于形容强大的气场和影响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气慑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和传达强大的情感和影响力。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慑】
(形声。从心,聂声。本义: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慑,失气也。 、 《礼记·乐记》。注:“犹恐惧也。”-柔气不慑。 、 《礼记·曲礼》。注:“犹怯惑也。”-则志不慑。 、 《荀子·礼论》-不至于隘慑伤生。 、 邵长蘅《阎典史传》-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 、 宋·苏轼《教战守》-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
【组词】
慑怯、 慑气、 慑息、 慑慑、 慑惮、 慑怖、 慑畏、 慑愕、 慑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