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2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28:44
气忿忿: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因为不满、愤怒或受到不公正待遇而情绪激动、气愤的样子。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人的情绪状态,强调情绪的强烈和外在表现。
“气忿忿”这个词汇源于汉语,其构成部分“气”和“忿”都有愤怒的含义,结合起来强调了情绪的强烈。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情绪的表达往往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但“气忿忿”这样的词汇允许人们在描述情绪时有一定的自由度,反映了社会对个体情感表达的某种宽容。
使用“气忿忿”这个词汇时,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强烈的情绪爆发,可能伴随着面部表情的扭曲和身体的动作。这种联想让我在描述类似情境时更加生动和具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气忿忿”来描述自己或他人在遇到不公正待遇时的情绪反应。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了情绪的强烈和外在表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气忿忿的怒火,如烈日炙烤大地,无人能挡其锋芒。”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面部扭曲、拳头紧握的样子;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强烈、旋律激昂的音乐来增强“气忿忿”的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uming”或“seething”,它们也有愤怒和情绪激动的含义,但具体的使用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气忿忿”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强烈的情绪状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词汇的多面性和灵活性。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忿】
(形声。从心,分声。从“心”,表示与心情有关。本义:愤怒,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忿,悁也。 、 《广雅》-忿,怒也。 、 《易·象传》-君子以惩忿窒欲。 、 《礼记·大学》-身有所忿窒。 、 《楚辞·怀沙》。注:“恨也。”-惩违改忿兮。 、 《庄子·达生》-忿慉之气。 、 《玉篇》-忿,恨也,怒也。 、 《战国制·秦策》-伯主约而不忿。 、 《孙子·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组词】
忿恨、 忿气、 忿怒、 忿疾
3.
【忿】
(形声。从心,分声。从“心”,表示与心情有关。本义:愤怒,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忿,悁也。 、 《广雅》-忿,怒也。 、 《易·象传》-君子以惩忿窒欲。 、 《礼记·大学》-身有所忿窒。 、 《楚辞·怀沙》。注:“恨也。”-惩违改忿兮。 、 《庄子·达生》-忿慉之气。 、 《玉篇》-忿,恨也,怒也。 、 《战国制·秦策》-伯主约而不忿。 、 《孙子·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组词】
忿恨、 忿气、 忿怒、 忿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