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3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30:32
“冰雪严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冰雪覆盖的极端寒冷天气。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气候非常寒冷,环境恶劣,给人一种冰冷、严峻的感觉。
“冰雪严寒”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自然环境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文学作品和口语表达中,其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冰雪严寒常常与坚韧、毅力等品质联系在一起,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强调在极端环境下依然能够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冷清和严峻,联想到了北方的冬天,白雪皑皑的景象,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冬季来临,我都会想起“冰雪严寒”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寒冷的天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冰雪严寒夜,星光独自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冰雪覆盖的森林,寂静无声;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缓慢、低沉的旋律,营造出寒冷、孤寂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tter cold”或“freezing col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寒冷和严峻的情感是相似的。
“冰雪严寒”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极端的气候条件,也蕴含了在困难环境中坚持和奋斗的精神。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寒冷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
3.
【严】
同本义。
【引证】
《孟子·公孙丑下》-事严,虞不敢请。
【组词】
严急、 严行、 严鼓
严厉;严肃。
【引证】
《韩非子·五蠹》-诛严不为戾。 、 《聊斋志异·促织》-严限追比。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性严毅。
【组词】
严紧、 严查、 严假、 严戢、 严讥、 严谴、 严辞、 严罚、 严察、 严禁、 严愎、 严参、 严处、 严敏、 严重、 严介、 严色、 严直、 严威、 严庄、 严远、 严悫、 严谕、 严凝、 严懔
4.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