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8:59
“三月雪”字面意思是指在三月份下的雪。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春季时节出现的降雪现象,这在某些地区可能是罕见的,因为人们通常预期春季是温暖和花开的季节。
在文学中,“三月雪”可能被用来象征意外的**或情感的复杂性,因为春天的雪与常规的季节变化相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简单地用来描述天气现象。在气象学或农业领域,它可能具有特定的技术含义,比如影响作物生长或气候模式。
“三月雪”直接由月份“三月”和天气现象“雪”组合而成。在历史上,由于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三月雪的出现可能有所变化,这可能影响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知和描述。
在某些文化中,三月雪可能被视为不吉利的预兆,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看作是大自然的一种奇观。社会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也可能影响人们对三月雪的态度和解释。
对于我来说,三月雪可能带来一种混合的情感:一方面是惊讶于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可能是对春天美景被破坏的遗憾。
在我的家乡,三月雪是相当罕见的。有一次,当我在三月份看到雪花飘落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打破了常规的季节预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月雪”:
三月雪飘落,春花低头, 季节的信使,带来了意外的问候。 白雪覆盖了绿意, 是大自然的一场即兴表演。
想象一片春日花园被白雪覆盖的景象,或是雪花轻轻落在树枝上的声音,这些都是“三月雪”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March snow”或法语中的“neige de mars”,都直接反映了月份和降雪的组合,但其文化含义和情感联想可能因地区而异。
“三月雪”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特定的天气现象,还承载了人们对季节变化、自然奇观和气候变化的复杂情感和认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增强我们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3.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