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0:55
“冰销雾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冰块融化,雾气消散。基本含义是指困难或障碍被克服,问题得到解决,形势变得明朗。
“冰销雾散”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现象的变化,后来被引申为比喻困难或障碍的消除。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成语保持了其形象性和比喻性,成为描述问题解决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冰和雾常常被用来象征困难和障碍。因此,“冰销雾散”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常用来表达对困难克服的乐观态度和对问题解决的期待。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困难被克服后的轻松和明朗。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相信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项目遇到困难时,团队成员共同努力,最终使项目顺利完成,那种感觉就像是冰销雾散,一切都变得清晰和明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冰雪冰销雾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冰雪融化的画面,阳光照耀下,雾气逐渐消散,大地恢复生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快明亮的旋律,象征困难被克服后的愉悦心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fog lifts”或“the ice breaks”,用来形容困惑或困难的消除,但它们没有“冰销雾散”这样形象和富有诗意的表达。
“冰销雾散”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乐观,相信问题终将得到解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鄩复问云:‘彼之聚敛丰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计于安品子,其余冰销雾散。’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销】
(形声。从金,肖声。本义:熔化金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销,铄金也。 、 《淮南子·泛论》-销车以斗七命。 、 《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 汉·贾谊《过秦论》-销锋镐。 、 《三国志·魏志》-今出黄金银物百五十种,千八百余斤,销冶以供军用。 、 《论衡·谈天》-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组词】
销冶、 销炼、 销钱
3.
【雾】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
【组词】
雾霭、 雾化、 雾沉沉、 雾合、 雾析、 雾岑、 雾会、 雾驳
比喻轻细的
【组词】
雾绡
4.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