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9:50
“三严”通常指的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品德和行为准则的一种要求。在现代语境中,它常被用来强调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高标准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三严”源自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被应用于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政治和商业领域,强调高标准的行为准则。
在中国文化中,“三严”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在当代中国,这一概念被用来指导领导干部的行为,以确保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三严”给人一种严肃、正直的感觉,联想到的是一个有责任感、值得信赖的形象。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以“三严”要求自己,对待学生严格但公正,深受学生尊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严”: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以三严自勉,
修身如松,用权如水,律己如镜。
“三严”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的严肃形象,或是现代领导人的庄重演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道德准则可能通过“integrity”(正直)和“discipline”(纪律)等词汇来表达。
“三严”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要求,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解和应用“三严”有助于提升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严】
同本义。
【引证】
《孟子·公孙丑下》-事严,虞不敢请。
【组词】
严急、 严行、 严鼓
严厉;严肃。
【引证】
《韩非子·五蠹》-诛严不为戾。 、 《聊斋志异·促织》-严限追比。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性严毅。
【组词】
严紧、 严查、 严假、 严戢、 严讥、 严谴、 严辞、 严罚、 严察、 严禁、 严愎、 严参、 严处、 严敏、 严重、 严介、 严色、 严直、 严威、 严庄、 严远、 严悫、 严谕、 严凝、 严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