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0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00:36
犬兔俱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狗和兔子都死了”。这个成语比喻双方争斗,结果两败俱伤,没有一方能够幸免于难。
这个成语的出处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争斗结果的一种悲观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争斗的无益和避免冲突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应该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通过激烈的对抗。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悲观和无奈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争斗和冲突带来的负面后果。在表达时,它常常用来警示人们避免不必要的争斗。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目睹过两个朋友因为一件小事争执不休,最终导致双方都不愉快,这让我深刻理解了“犬兔俱毙”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在争斗的荒原上,
犬兔俱毙,
留下的只有寂静和哀伤。
想象一幅画面:两只动物在荒野中激烈争斗,最终都倒下,周围一片寂静。这种场景让人感到沉重和悲伤。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th sides lost”或“Mutual destruction”,但它们没有“犬兔俱毙”这种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犬兔俱毙”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争斗的负面后果,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若玩寇要君,但恐~。
战国时期,齐国准备去攻打魏国,大臣淳于髡认为这样会两败俱伤,十分不利,就对齐王进谏:“天下最快的狗韩子卢去追天下最狡猾的兔子东郭逡,兔子在前面拼命跑,狗也拼命在追,经过一段时间,狗没追上兔子,双方都疲劳而死。”
1.
【犬】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引证】
《说文》-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 《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礼记·月令》-食麻与犬。 、 《洪范五行传》-时则有犬祸。 、 《聊斋志异·狼三则》-犬坐于前。
【组词】
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 犬马、 犬人、 犬服
2.
【兔】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 、 《论衡·奇怪》-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 、 《诗·召南·兔置》-肃肃兔罝。 、 《礼记·曲礼》-兔曰明视。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 、 、 、 《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 、 、
3.
【俱】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俱,皆也。 、 《战国策·齐策》。注:“偕也。”-而仪与之俱。 、 《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 《汉书·李广苏建传》-百余人俱。 、 、 《世说新语·自新》-处与之俱。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使与书俱。
4.
【毙】
(形声。从死,敝声。在先秦古书中的獘,在流传中往往被改成斃。本义:仆倒;倒下去)。
同本义。
【引证】
《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 、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斃。 、 《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右,斃于车中。
【组词】
毙死、 毙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