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2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24:41
“犬吠”字面意思是指狗发出的叫声。在汉语中,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狗因为警觉、警告、求偶或其他原因而发出的声音。
“犬吠”这个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构成是由“犬”(狗)和“吠”(叫声)两个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就有提到狗的叫声,但当时可能使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
在**文化中,狗通常被视为忠诚和警觉的象征。因此,“犬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赋予正面的含义,如表示警惕或保护。
“犬吠”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被打破,带来一种不安或紧张的感觉。同时,它也可能让人想到忠诚和保护,尤其是在狗因为保护主人而吠叫的情况下。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夜晚散步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的犬吠声,让人感到一丝不安,但也提醒了周围的安全状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闪烁,忽闻远方犬吠,似是守护者的低语。”
在英语中,“犬吠”可以对应为“dog barking”。在不同的文化中,狗的叫声可能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但基本的描述和用法是相似的。
通过对“犬吠”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描述了狗的叫声,还承载了文化、情感和联想的丰富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和生动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犬】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引证】
《说文》-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 《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礼记·月令》-食麻与犬。 、 《洪范五行传》-时则有犬祸。 、 《聊斋志异·狼三则》-犬坐于前。
【组词】
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 犬马、 犬人、 犬服
2.
【吠】
(会意。从犬,从口。本义:狗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吠,犬鸣也。 、 《楚辞·九章》-邑犬君吠兮所怪也。 、 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组词】
吠声、 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