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2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25:09
审处(shěn chǔ)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审”和“处”两个字组成。其中,“审”字有仔细检查、慎重考虑的含义,“处”字则有处理、处置的意思。因此,“审处”的基本含义是指仔细审查并作出处理或决策。
“审处”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审”字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审查、审慎的含义,“处”字则有处理、处置的传统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的组合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其基本含义。
在**文化中,“审处”强调了慎重和细致的态度,这在法律和行政管理中尤为重要。它体现了对公正和效率的追求,是社会秩序和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处”一词给人以严肃、正式的感觉,常与法律、公正、责任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它可能引发对权威和秩序的尊重,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繁琐的程序和等待。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需要“审处”的情况,如参与学校的纪律委员会,对学生的不当行为进行审查和处理。
在诗歌中,可以将“审处”用于描述对自然或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处理,如“岁月审处,人生如梦。”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djudicate”或“dispose”,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用法上与“审处”有所不同。
“审处”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词汇,它在法律和行政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相关领域的活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事务时要慎重和细致。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