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57:37
物换星移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物体的位置改变,星星的位置移动。基本含义是指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常用来形容世事无常,时代变迁。
物换星移这个成语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原意是指自然界的变化,后来引申为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在文化中,物换星移常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怀念,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使用这个成语,感叹我们从小学生变成了成年人,物换星移,时光飞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物换星移岁月长,花开花落几番忙。”
看到这个成语,我联想到夜空中星星的移动和时间的流逝,可能会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来表达这种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mes change”或“the wheel of time”,虽然不如物换星移那样富有诗意,但也表达了类似的含义。
物换星移这个成语不仅富有诗意,而且深刻地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兔走乌飞,搬不尽古今兴废,急回来~,成就了凤鸾交莺燕侣。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换】
(形声。从手,奂(huàn)声。本义:互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换,易也。 、 《谷梁传·桓公元年》注-擅相换易。
【组词】
以帛换酒;换过子、 换了帖
3.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
4.
【移】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同本义。泛指移植。
【引证】
《说文》。徐灏注:“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移,禾相倚移也。
【组词】
移花、 移根、 移种,移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