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4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49:41
词汇“扑翻身”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部分“扑”和“翻身”来理解其可能的含义。
“扑”通常指快速向前冲或用力拍打,而“翻身”则指身体从一侧转向另一侧,或比喻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结合起来,“扑翻身”可能指的是快速且用力地翻身,或者比喻事物迅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扑翻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人物动作的迅速和激烈,或者比喻某种情况的急剧变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特定的语境或方言中。
由于“扑翻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扑”和“翻身”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动作或情况。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扑翻身”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迅速且剧烈的变化,例如市场行情、政治局势等。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紧张和急迫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迅速且有力的动作或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描述某种紧急或剧烈变化的情况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扑翻身”来形容自然界的变化,如风暴的突然来临:
夜幕低垂,星辰隐匿,
风起云涌,天地扑翻身。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或物体迅速翻转的动态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节奏快速且强烈的音乐,以增强“扑翻身”带来的紧张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形容迅速且剧烈的变化。
“扑翻身”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形象地表达迅速且剧烈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
2.
【翻】
(形声。从羽,番声。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王维《辋川闲居》-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组词】
翻泊、 翻翔、 翻簸
3.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