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2:16
物故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物品的损坏或失效。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任何事物的终结、消亡或不再有效。
在文学中,物故 可能用来描述一个时代的结束或一个物品的历史价值丧失。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某物的损坏或不再使用。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历史学,物故 可能用来描述文物的损坏或历史的变迁。
物故 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由“物”(指物品)和“故”(指原因、缘故)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逐渐扩展到指任何事物的终结或失效。
在传统文化中,物故** 可能与“物是人非”相联系,表达一种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感慨。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技术或产品的更新换代。
物故 这个词可能引起一种怀旧或哀伤的情感,因为它涉及到事物的终结和消逝。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
在日常生活中,物故 可能用于描述家中老旧电器的损坏,或者在讨论历史**时用来描述某个时代的结束。
在诗歌中,物故 可以用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旧时光里,花开花落, 物故人非,唯有回忆留。
物故 可能让人联想到老照片中的旧物品,或者老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唤起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
在英语中,物故 可以对应到 "obsolete" 或 "depreciated",但这些词汇更多地用于描述技术或产品的过时,而不像 物故 那样广泛地用于描述任何事物的终结。
物故 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品的损坏或失效,还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深刻感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 物故 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过去和变化的感慨。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