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4:14
物情 这个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事物的实际情况或状态,也可以指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或态度。字面意思是指“事物的情感”或“事物的情理”。
在文学作品中,“物情”可能被用来描述自然景物的情感色彩,如“秋天的物情”可能指的是秋天带来的萧瑟感。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表达对某事物的感觉或理解,例如“他对这个项目的物情把握得很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物情”可能指代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情感反应或认知。
“物情”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丰富,从最初指事物的物理状态扩展到包括人们对事物的情感和认知。
在**传统文化中,“物情”常与“人情”相对,强调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被用来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社会现象背后的情感因素。
“物情”这个词给人一种深沉和细腻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对周围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在使用这个词时,往往会带有一种对事物深刻洞察的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物情”来描述我对某个**或现象的深刻感受,例如在讨论一部电影时,我可能会说:“这部电影很好地捕捉了战争的物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物情”:
春风拂面,物情渐暖,
花开无声,情深似海。
“物情”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画作,或者是柔和的背景音乐,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the sentiment of things”或“the state of affair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通过对“物情”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事物的感受,也让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加注重情感和认知的结合。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