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24
词汇“斩衰冠”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属于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的丧葬礼仪。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斩衰冠”是指古代丧服中的一种,特指为父亲或母亲去世时所穿戴的丧服。其中,“斩”表示丧服的布料不缝边,象征哀痛至极;“衰”(cuī)指丧服的样式,即上衣下裳,颜色为白色;“冠”则是指丧礼中戴的帽子。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左传》、《礼记》等,可以看到“斩衰冠”的使用。在现代,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礼仪、历史文献时,仍会遇到。
同义词:丧服、孝服 反义词:吉服、礼服
“斩衰冠”源自周代的丧葬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礼仪逐渐简化,到了现代,这种特定的丧服形式已经不再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丧葬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斩衰冠作为丧服的一种,体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悼和尊重。
提到“斩衰冠”,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庄重和哀伤,以及对家族和传统的尊重。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学***传统文化或历史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礼仪制度。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斩衰冠”来营造古代的氛围和情感。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士人穿着斩衰冠,面容憔悴,行走在哀悼的路上,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琴的哀婉之音。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丧葬礼仪和服饰,如西方的黑纱、印度的白色丧服等,但具体的形式和含义各有不同。
“斩衰冠”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丧葬礼仪和孝道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化的
1.
【斩】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斩,截也。 、 《尔雅·释诂》-斩,杀也。 、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 、 《释名·释丧制》-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 、 《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掌斩杀贼谍而膊之。 、 《墨子·备城门》-不从令者斩。 、 《史记·陈涉世家》-法皆斩。 、 、 、 《世说新语·自新》-杀虎斩蛟。
【组词】
斩使、 斩棺戮尸、 斩立决、 斩馘、 问斩、 斩首
2.
【衰】
(会意。从衣,从冄(rǎn)。“冄”象草毛茸茸的样子。是“蓑衣”的“蓑”的本字。(suǒ)本义:蓑衣。)。
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
【引证】
《素问·疟论》。注:“谓病衰退也。”-衰则气复反入。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组词】
衰末、 衰旺、 衰季、 衰废、 衰宗、 衰门、 衰薄
3.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