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12
四分五裂 的字面意思是物体被分割成四块和五块,形容事物破碎、分散、不完整。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分裂成多个部分,失去了完整性和统一性。
“四分五裂”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四分五裂,不足以自守。”原指国家的分裂,后来泛指任何事物的破碎和分散。
在中国历史上,四分五裂常用来形容国家的分裂和动荡,如三国时期、五代十国等。这种用法反映了中国人对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视。
四分五裂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混乱和不安的感觉,联想到的是破碎的家庭、分裂的国家和混乱的局面。这种词汇常带有负面情感,引发人们对秩序和完整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四分五裂可能用来形容一段关系的结束,如“他们的友情因为误解而四分五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爱情如玻璃,轻轻一碰,便四分五裂。”
视觉上,四分五裂让人联想到破碎的玻璃或断裂的岩石。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玻璃破碎的声音或地震时的轰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fall apart”或“break up”,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事物破碎或分裂的概念。
四分五裂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事物的破碎和不完整。了解其词源和演变,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其他诸侯国害怕秦国强大就采取“合纵”的办法联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国人张仪为相,到各国宣扬“连横”的策略,离间六国,威胁和引诱六国依附秦国。在张仪的活动下,六国联盟马上四分五裂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3.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4. 【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