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5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51:13
“斩蛇逐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斩杀蛇和追逐鹿。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在政治斗争或竞争中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力求取得胜利。
在文学作品中,“斩蛇逐鹿”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英勇行为或政治斗争的激烈场面。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政治、商业竞争或个人奋斗时,可能会被引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分析历史**或政治斗争。
“斩蛇逐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古代的狩猎和战争文化有关。蛇和鹿在古代文化中分别象征着邪恶和吉祥,因此斩蛇逐鹿也带有驱邪迎祥的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形容积极进取的行为。
在**文化中,蛇往往被视为邪恶或危险的象征,而鹿则象征着吉祥和长寿。因此,“斩蛇逐鹿”在文化上也有驱邪迎祥的含义。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敢、决心和胜利。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重重困难,但我们团队成员都像斩蛇逐鹿一样,不畏艰难,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斩蛇逐鹿志不移,风雨兼程终见曦。”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勇士,挥剑斩蛇,追逐鹿群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战鼓声、马蹄声和勇士的呐喊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unt the stag”(猎鹿),但这个表达没有“斩蛇”的象征意义,因此在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
“斩蛇逐鹿”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形容了积极进取的行为,也体现了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风尘暗四郊,奋英豪,~谁能料?(明·张凤翼《红拂记·揭果》)
1.
【斩】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斩,截也。 、 《尔雅·释诂》-斩,杀也。 、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 、 《释名·释丧制》-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 、 《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掌斩杀贼谍而膊之。 、 《墨子·备城门》-不从令者斩。 、 《史记·陈涉世家》-法皆斩。 、 、 、 《世说新语·自新》-杀虎斩蛟。
【组词】
斩使、 斩棺戮尸、 斩立决、 斩馘、 问斩、 斩首
2. 【蛇】 ——见“委蛇”(wēiyí)。
3.
【逐】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chuò)。本义:追赶)。
同本义 (含有使追赶对象离开或消灭的意思)。
【引证】
《说文》-逐,追也。 、 《易·暌》-丧马勿逐。 、 《易·大畜》-良马逐。 、 《楚辞·河伯》-乘白龟兮逐文鱼。 、 《左传·左公十年》-遂逐齐师。 、 《汉书·李广苏建传》-孺卿逐捕。 、 马中锡-简子怒,驱车逐之。 、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噪而相逐。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急逐弗失。
【组词】
逐逐、 逐驾、 逐胜、 逐射、 逐利、 逐兔
4.
【鹿】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鹿的头角四足之形。本义:鹿科动物的总称。种类很多,通常雄鹿有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鹿,山兽也。 、 《易·屯》-即鹿无虞。 、 《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 、 《仪礼·乡射礼记》-鹿中容八算。
【组词】
鹿中、 鹿伏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