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8:26
求全之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追求完美反而导致破坏。基本含义是指过分追求完美或全面,结果适得其反,造成损害或失败。
在文学作品中,求全之毁 常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追求完美而导致悲剧的人物或**。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警告他人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过度控制或完美主义的负面影响。
求全之毁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求全之毁,不可得也。”原意是指追求完美反而导致破坏,后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文化中,求全之毁 反映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即凡事不可过分,过犹不及。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人对于平衡和适度的重要性的认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示和反思。它提醒我在追求目标时要注意平衡,避免过度追求完美而导致的负面后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因为过于追求完美而错过了一些机会。例如,在准备一个项目报告时,我不断修改细节,结果导致提交时间延误,最终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追求完美的心,
如夜空中最亮的星,
但过度的光芒,
却遮蔽了前行的路。
视觉上,求全之毁 可以联想到一个精心设计的建筑因为一个小错误而倒塌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不断重复的警告声,提醒人们不要过度追求完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 leads to ruin",虽然不如中文成语简洁,但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求全之毁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过度追求完美的负面影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注意平衡和适度,避免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导致的损失。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我的个人经历中起到了警示作用。
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
1.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2.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