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8:52
求全责备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追求完美无缺,对任何小错误都不放过,严格要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人对事要求过高,不容许有任何瑕疵或错误。
在文学作品中,求全责备 常用来描绘那些过于严格或苛刻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母对孙辈的教育态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对他人要求过于严格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管理,求全责备 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高标准的工作态度或管理风格。
同义词中,“吹毛求疵”强调对小问题的过分关注,而“苛求”和“严苛”则更多指对标准的高要求。反义词则表达了宽容和不过分干涉的态度。
求全责备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行为的完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扩大,不仅限于道德层面,也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传统文化中,求全责备** 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教育和学术领域,高标准的要求被认为是提升个人和集体水平的关键。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过度严格的态度有时会被批评为不利于创造力和个人发展。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严肃和压力。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极高的人,这种高标准可能会带来压力和焦虑。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对工作求全责备的领导,虽然他的高标准推动了团队的整体表现,但也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的紧张。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求全责备的光辉下,
每一笔每一划,都力求完美无瑕。
心灵的画布上,不容许半点污点,
只为那最终的,无悔的画。
视觉上,求全责备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张完美无瑕的白纸或一幅精细的画作。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严厉的批评声或精确的指令。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nitpicking" 或 "perfectionism",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对完美的追求和对小错误的不能容忍。
求全责备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了高标准和严格要求在不同文化和环境中的应用和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我学会了如何在追求卓越和保持人际关系和谐之间找到平衡。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
1.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2.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3.
【责】
欠别人的财物 同: 债
【引证】
《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听称责以傅别。 、 《左传·昭公二十年》-薄敛已责。 、 《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博言负责数百万。 、 《书·金滕》-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 、 《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4.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