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7:59
李自成起义:指的是明朝末年,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这场起义始于1*27年,最终在1**4年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大顺政权,但不久后被清朝所取代。
李自成起义作为一个历史的名称,其词源直接来源于领导起义的人物“李自成”和性质“起义”。在语言中,这个词组主要用于历史叙述和学术研究。
李自成起义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矛盾的激化,农民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这一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为后来的清朝统治奠定了基础。
提到李自成起义,可能会联想到动荡、变革和牺牲。这一**常常激发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深思,以及对普通人在历史进程中作用的反思。
在历史学*中,李自成起义是一个重要的案例,帮助我理解了社会矛盾如何演变成*的社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烽火连天映李自成, 农民起义撼明朝。 虽得一时天下定, 终难逃历史长河。”
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或听取相关的历史讲座,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李自成起义的激烈和深远影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农民起义如法国大革命中的农民**,虽然背景和细节不同,但都反映了社会底层对不平等和压迫的反抗。
李自成起义作为一个历史,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在文化和个人情感层面产生深远影响。了解这一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
1.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2.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
5.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