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7:46
词汇“敢则是”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古汉语的残留表达。由于其不常见,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敢则是”可以理解为“敢情是”或“原来是”的意思,表示对某事的确认或发现。它带有一定的惊讶或恍然大悟的情感色彩。
由于“敢则是”不常见,它可能在某些方言或特定地区的口语中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如果作者想要表达一种古朴或地方特色,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
“敢则是”可能是由“敢情是”演变而来,其中“敢情”在北方方言中表示“原来”或“竟然”,而“则是”则是“就是”的意思。这个词可能在某些地区的口语中保留了古汉语的表达方式。
在某些地区的文化中,使用这样的表达可能反映了当地人的语言习惯和交流方式。它可能与当地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有关。
使用“敢则是”可能会给人一种亲切和接地气的感觉,因为它带有一定的方言色彩。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某个特定地区的风土人情。
由于“敢则是”不常见,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个词汇。如果在一个方言环境中长大,可能会更频繁地接触到这个表达。
在创作中,可以将“敢则是”用于描绘一个充满地方特色的场景,或者用来表达人物的惊讶和发现。
由于“敢则是”带有一定的方言色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某个地区的风景、建筑或方言音乐。
由于“敢则是”不常见,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类似的表达在其他语言的方言中也可能存在。
“敢则是”是一个带有方言色彩的词汇,它可能在特定地区和语境中使用。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敢】
(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敢,进取也。 、 《广雅》-敢,勇也。 、 《贾子道术》-信理遂惔谓之敢。 、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注:“不忧不惧也。”-洁廉而果敢者也。 、 《荀子·性恶》-天下有中敢直其身。 、 《荀子·非十二子》-刚毅勇敢不以伤人。 、 贾谊《过秦论》-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 《三国志·董袭传》-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
【组词】
敢毅、 敢士、 敢直、 敢勇、 敢断
有胆量做某种事情。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 《国语·吴语》-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 、 《战国策·燕策》-人不敢与忤视。 、 《资治通鉴·唐纪》-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
【组词】
敢说;敢想;敢干;敢士、 敢勇当先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
3.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