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4:1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4:14:44
“人材”一词通常指的是具有特定技能、知识或才能的人,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或特定行业中具有高素质和潜力的人才。这个词汇强调了个体的专业能力和潜在价值。
“人材”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人”和“材”两个字组成,强调人的材料或素质。在古代汉语中,“材”常用来形容木材的质地,后来引申为人的素质和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具有专业技能和潜力的人。
在**文化中,“人材”一词与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传统观念紧密相关。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体现在教育体系、企业招聘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人材”这个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优秀、有潜力和有价值的个体。它鼓励人们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被同事们称为“人材”的同事,他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对团队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诗歌:
在知识的海洋中,他是那颗璀璨的星,
人材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路。
智慧的火花,在创新的舞台上绽放,
他是时代的骄傲,未来的希望。
视觉:想象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工作环境,人们专注而充满激情地工作,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潜力。 听觉:可以是一段激励人心的演讲,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贡献。
在英语中,“人材”可以对应为“talent”或“expert”,但“talent”更侧重于天赋和潜力,而“expert”则强调专业知识和经验。
“人材”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强调了个体的专业能力和潜力,也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期望。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对优秀个体的赞赏和期待。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