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9:59
词汇“易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易野”这一词汇的分析:
“易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容易的野外”或“平易的野外”。其中,“易”有容易、平易之意,“野”指野外、自然环境。
由于“易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个野外环境容易穿越或平易近人,但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使用。
“易野”的词源不太明确,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因此其历史演变和在语言中的变化难以追踪。
在古代文学中,“易野”可能被用来形容边疆或边远地区的宁静与平和,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情感。
“易野”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平和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放松和舒适的感觉。
由于“易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遇到或使用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易野”来形容一个宁静的自然场景,如:“晨曦初露,易野之上,鸟语花香,心旷神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开阔的野外,清晨的阳光洒在草地上,鸟儿的叫声在耳边回响。
由于“易野”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易野”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文化背景。尽管它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有限,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仍然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知识和文化素养。
1.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