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9:01
“天下鼎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整个世界像鼎中的水一样沸腾。鼎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鼎沸即指鼎中的水沸腾,比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或某个领域非常混乱、热闹或紧张。
在文学作品中,“天下鼎沸”常用来形容战乱、政治动荡或社会变革时期的混乱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当前政治局势时,可能会被引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这个词汇用于描述特定时期的复杂社会状况。
同义词在描述混乱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如“天下大乱”更强调混乱的程度,而“纷乱如麻”则更多形容混乱无序的状态。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的是稳定和有序的状态。
“天下鼎沸”源自**古代的鼎文化,鼎在古代不仅是烹饪工具,也是礼器,象征权力和地位。鼎沸原指鼎中的水沸腾,后引申为形容社会或局势的极度动荡。
在**文化中,鼎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因此“天下鼎沸”不仅仅描述物理上的沸腾,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社会和政治的动荡。在历史上,这个词汇常用于描述王朝更替、战乱频发的时期。
这个词汇给人以紧张、不安的感觉,联想到混乱、无序和不确定性。在个人表达中,可能会用来形容自己感到压力巨大、事情难以控制的情况。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没有直接使用这个词汇的机会,但在学*历史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时,会接触到这个词汇,从而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天下鼎沸的夜,星辰也失了颜色,人心如鼎中沸水,翻腾不息。”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铜鼎中沸腾的水,冒着热气,水花四溅。听觉上,可能是鼎中水沸腾的声音,咕噜咕噜,伴随着紧张的背景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类似的情境,如英语中的“in turmoil”或“in chaos”。
“天下鼎沸”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沸腾,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政治的动荡。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由是天下鼎沸,奸凶并争。
他趁~时发国难财。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引证】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组词】
鼎峙、 鼎铉、 鼎鼐
4.
【沸】
(形声。从水,弗声。本义: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涌出之貌。-沸,滭沸滥泉也。 、 《诗·小雅·采菽》-觱沸槛泉。 、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 、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愤泉秋沸。
【组词】
沸沸、 沸射、 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