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4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41:13
“天下脊”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整个天下的脊梁,比喻国家的核心或最重要的部分。在古代**,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山脉,特别是指那些被认为对国家地理格局有重要影响的山脉,如太行山脉,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被比喻为“天下之脊”。
在文学作品中,“天下脊”常用来形容山脉的雄伟和重要性,如在描述太行山时,会用这个词来强调其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地理学或历史学的专业领域,它可能被用来具体指代某些特定的山脉。
“天下脊”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地理和军事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地理描述,也用于比喻国家的核心力量或重要支柱。
在**文化中,山脉常被赋予重要的象征意义,如太行山脉被视为北方的屏障,其“天下脊”的称号体现了其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和文化价值。
提到“天下脊”,可能会联想到雄伟的山脉、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国家的重要地位,带来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国家地理、历史或战略问题时,可能会引用这个词汇来增强论述的深度和权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巍巍太行,天下之脊,千年风霜,见证兴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太行山脉的壮丽画面,音乐上可能会选择一些宏伟的交响乐来配合这种视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国家的脊梁”在不同语言中都有出现,用以形容国家的重要部分或支柱。
“天下脊”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比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论述的深度和丰富性,使其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脊】
(本义:背中间的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脊,背吕也。 、 《仪礼·特性礼》-举肺脊。 、 《易·说卦传》-坎为美脊。 、 李白《大猎赋》-或碎脑以折脊。
【组词】
脊杖、 脊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