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5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0:49
“一介行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一件行李”,通常用来指代旅行时携带的一件包裹或箱子。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比喻性地指代一个人的所有财产或随身携带的物品。
“一介行李”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一介”表示“一个”,“行李”则是指旅行时携带的物品。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出现在现代文学和日常用语中。
在**文化中,旅行往往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因此“一介行李”可能被赋予更多的情感色彩,如自由、冒险或简朴生活的象征。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旅行的自由和不确定性,也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或简约的生活方式。
个人在旅行时,可能会特别珍惜自己的“一介行李”,因为它包含了所有的必需品和回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携一介行李,穿越四季的风,寻找心中的那片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ingle suitcase”或“a piece of luggage”,但在文化和象征意义上可能没有汉语中的“一介行李”那么丰富。
“一介行李”这个词汇在汉语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品描述,它还承载了旅行、自由和简约生活的象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文化内涵。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介】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中间是人,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本义:铠甲。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清人》-驷介旁旁。 、 《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 、 《淮南子·脩务》-其虫介。 、 《史记·老庄甲韩列传》-急则用介胄之士。
【组词】
介士、 介卒、 介胄、 介人、 介马
3.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4.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