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08:2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08:20:47
徒涉:字面意思是指徒步涉水,即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直接步行穿越水域。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在没有桥梁或船只的情况下,人们必须直接涉水过河或湖泊的情况。
徒涉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徒”(步行)和“涉”(涉水)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徒涉的记录,描述人们在战争或旅行中涉水的情景。
在**文化中,徒涉常常被赋予一种坚韧和勇敢的象征意义。在古代战争中,徒涉过河往往是一种考验士兵勇气和耐力的方式。
徒涉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可能包含一种克服困难的成就感。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在自然环境中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在徒步旅行中,我曾经徒涉过一条清澈的小溪,那种直接与自然接触的感觉非常独特和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徒涉过岁月的河流, 每一步都刻下深深的痕迹。 在波涛中寻找方向, 最终抵达心灵的彼岸。”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清澈的河流中徒涉,水花四溅,阳光照耀下的水波闪烁。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水流的声音和人们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de through”或“ford”,但在文化意义上,可能没有像中文中那样强调坚韧和勇敢的象征。
徒涉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实际的涉水行为,还蕴含了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情境。
1.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2.
【涉】
(会意。从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涉,徒行濿水也。 、 《尔雅》。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冯河,徒涉也。 、 《释水》-繇膝以上为涉。 、 《方言七》-过度谓之涉济。 、 《诗·卫风·氓》-送子涉淇。 、 《吕氏春秋·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组词】
涉水登山、 涉浅、 涉厉、 跋山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