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06:31
词汇“异音”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指的是不同的发音或者声音的差异。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异音”字面意思是指不同的声音或发音。在语言学中,它可能指的是同一个词在不同方言或口音中的不同发音,或者在音乐中指的是不同的音调或音色。
由于“异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异”(不同的)和“音”(声音)两个字组合而成。
在多语言和多方言的社会中,“异音”可能被用来描述文化多样性中的语言差异。
“异音”可能让人联想到文化的多样性和语言的丰富性,也可能引发对语言纯正性的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注意到不同地区的人说话时的“异音”,这有助于我们识别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背景。
在创作一首关于旅行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异音”来描述在不同地方听到的各种口音和语言。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不同地区的人物,他们的口音和发音差异;结合音乐,可以展示不同乐器或歌手的音色差异。
在不同语言中,“异音”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每个语言都有描述声音差异的词汇。
“异音”作为一个描述声音差异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音乐和语言学等领域有着特定的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和声音多样性的认识。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