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3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2:51
“异邦”一词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外国或不同于自己国家的其他国家。它强调了与自己所处的文化、社会或政治环境不同的外部世界。
在文学中,“异邦”常用来描绘一个充满神秘、未知或异国情调的地方,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前往的诸多国度都可以被称为异邦。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旅行经历或对外国文化的讨论。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或文化研究中,“异邦”可能被用来指代研究对象国或文化。
同义词:外国、异国、他乡 反义词:本土、本国、家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异邦”更强调文化和社会的差异性,而“外国”则更侧重于地理和政治的边界。
“异邦”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异”表示不同,“邦”指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于文学和修辞中,以增强表达的情感色彩。
在传统文化中,“异邦”常常带有一定的神秘和陌生感,这与古代对周边国家的认知有关。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异邦”更多地被用来描述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
“异邦”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探索和冒险的情感,它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向往。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文化差异的思考。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每到一个新的国家,我都会感受到一种“异邦”的氛围,这种体验让我更加开放和包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异邦”:
在异邦的星空下,
我寻找着故乡的影子,
每一颗星星都是遥远的记忆,
照亮我前行的路。
看到“异邦”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异国的风景照片,或是异国音乐的旋律,这些都能唤起对异国情调的感受。
在英语中,“异邦”可以对应为“foreign land”或“alien country”,这些词汇同样强调了与本土的差异性。
“异邦”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跨文化的体验。通过对“异邦”的深入学,我更加意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邦】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邦,国也。 、 《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 、 《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以佐王治邦国。 、 《易·益》-利用为依迁邦。 、 《书·尧典》-协和万邦。 、 《诗·小雅·节南山》-以畜万邦。 、 《国语·周语》-后非众罔与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