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5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58:34
“人面桃花”这个词汇源自**古典文学,字面意思是指人的面容如同桃花一般美丽。它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动人,尤其是指那种带有娇艳、柔美特质的美丽。
“人面桃花”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词文化,尤其是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桃花象征着春天、美丽和爱情。因此,“人面桃花”不仅仅是对女性美貌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憧憬。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美好。它让我联想到春天的景象,桃花盛开,美丽动人的女子在花下微笑,给人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文学讲座中听到“人面桃花”这个词汇,它让我对古典文学中的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桃花林,人面桃花相映红,一抹微笑如诗行,温暖了整个春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桃花林中,一位美丽的女子站在花下,面带微笑。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春风拂过桃花的声音,或者是古典音乐中的柔和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人面桃花”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as beautiful as a flower”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意境。
“人面桃花”这个词汇在*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对美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蝉联岁华,怕游丝到处将春挂,闷孤眠帐额芙蓉,可重逢~。
唐朝节度使崔护年轻时进京赶考落第,清明节去长安城南郊游,在一桃花盛开的庄园内见到一漂亮女子含情脉脉,彼此眉目传情。第二年清明再访,见不到该女。题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4.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引证】
《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百卉含蘤。 、 杜甫《北征》-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 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组词】
花洞、 花石纲、 花朝日、 花魂、 花相、 花酒、 花气、 花经、 花历、 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