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1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16:13
案犯:指涉及或被指控犯有某种罪行的人,即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定罪的人。
案犯一词源于汉语,由“案”和“犯”两个字组成。其中,“案”指案件,“犯”指违反法律。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该词汇逐渐成为法律领域的专业术语。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案犯的形象和待遇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社会中,案犯可能被视为社会的威胁,而在另一些社会中,他们可能被视为需要帮助和改造的对象。
案犯一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犯罪、危险和法律制裁。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案犯一词可能出现在新闻报道、法律讨论或个人经历中。例如,某人可能因为目击了一起犯罪**而接触到案犯这一概念。
在诗歌中,案犯可以被用来象征人性的阴暗面或社会的复杂性:
在那阴暗的角落,案犯潜伏, 他的眼神,藏着无尽的秘密。 法律的铁链,终将他束缚, 但人性的深渊,谁又能窥见?
案犯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警察、监狱、法庭等视觉形象,以及警笛声、铁门关闭声等听觉形象。
在不同语言中,案犯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常用“suspect”或“criminal”来指代案犯。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案犯一词在法律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专业术语,也是社会正义和道德的象征。通过对案犯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1.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
2.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