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2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27:57
“三头对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三个头一起对着案子,比喻三方面的人或事物共同参与或面对同一个问题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多方共同商讨或处理某件事情。
在文学作品中,“三头对案”可以用来描绘复杂的谈判或会议场景,强调多方参与和协商的重要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家庭或朋友之间的集体决策过程。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成语可以描述多方代表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情景。
“三头对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多方合作和集体智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多方共同参与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一直被强调。因此,“三头对案”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通过多方合作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合作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团队精神和共同努力的场景。它鼓励人们通过合作和协商来达成共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过家庭会议,大家三头对案,共同决定了一些重要事项,这种集体决策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支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头对案,共绘蓝图,心手相连,筑梦同行。”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会议室中,三个人围坐在桌子旁,认真讨论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会议中人们交流意见的声音,或是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ree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强调多人智慧的结合。
“三头对案”这个成语强调了多方合作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文化、社会还是个人层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合作和协商的概念。
白氏三兄弟‘三头对案’,现场监督,明唱明记核查账簿,那情景很是庄重。
这件事情我们~,一次弄清,从此毫无瓜葛。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4.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