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4:09
“十捉九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十次捉拿九次成功”,用来形容做事的成功率非常高,几乎每次都能成功。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高效率和高成功率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侦探、猎人或其他需要高度技巧和准确性的职业的成功率。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任何高成功率的活动,如学*、工作等。在专业领域,如体育、军事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训练和执行的高效性。
“十捉九着”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对精确和效率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或狩猎,而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高成功率的场合。
在**文化中,追求高效率和成功率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倾向,强调通过努力和技巧达到高成功率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联想到的是精准、高效和成功。它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朋友在某个领域的专业技能非常高,几乎每次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下生花,字字珠玑,写作如同‘十捉九着’,每一篇都是佳作。”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猎人瞄准猎物,或者一个**员准备投篮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成功时的欢呼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most always successful”或“nearly perfect record”,但这些表达没有“十捉九着”那种简洁和形象。
“十捉九着”这个成语简洁而形象地表达了高成功率的概念,它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还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中对效率和成功的追求。
端的强如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
1.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2.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捉,搤也。 、 《广雅》-捉,持也。 、 《世说新语·方正》-伊便能捉杖打人。 、 《左传》-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 、 《三国志》-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
【组词】
捉发、 捉秤、 捉手、 捉身、 捉船、 捉笔
3.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4.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