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2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27:22
“不可捉摸”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难以捕捉或把握,形容事物难以捉摸、难以理解或预测。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的性质、状态或行为难以用常规手段或思维来把握,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或不确定性。
在文学中,“不可捉摸”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情感或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如“他的心思如同秋天的云,变幻莫测,不可捉摸。”在口语中,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态度难以理解,如“他的反应总是那么不可捉摸,让人摸不着头脑。”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哲学中,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某些抽象概念或现象的难以捉摸性。
同义词:
反义词:
“不可捉摸”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不可”和“捉摸”两个词组成。其中,“捉摸”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捕捉、把握。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事物的难以把握性。
在东方文化中,“不可捉摸”常与神秘、深奥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如道家的“道”或**的“空”。在西方文化中,这个词可能与不确定性、自由意志等哲学概念相关联。
“不可捉摸”这个词带有一种神秘和不确定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未知、探索和好奇心。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事物深层含义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的行为和态度难以理解,这时我就会用“不可捉摸”来形容他们。例如,有一次我试图理解一个朋友的突然变化,但最终只能用“他的行为真是不可捉摸”来总结。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宇宙的秘密,不可捉摸。 心灵深处,思绪飘渺, 爱的真谛,难以捉摸。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迷雾笼罩的森林,给人一种神秘和不可捉摸的感觉。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旋律飘渺、节奏不定的曲子,如某些现代古典音乐,来表达“不可捉摸”的意境。
在英语中,“不可捉摸”可以对应为“elusive”或“unfathomable”。这些词汇在英语中也常用来形容难以理解或把握的事物。
“不可捉摸”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描述那些难以用常规手段理解的事物。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应用场景,这将有助于我在未来的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丰富地使用它。
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可是,这个夹肉片和那的嚼饭,都似含着一些~的秘密。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可】
3.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捉,搤也。 、 《广雅》-捉,持也。 、 《世说新语·方正》-伊便能捉杖打人。 、 《左传》-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 、 《三国志》-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
【组词】
捉发、 捉秤、 捉手、 捉身、 捉船、 捉笔
4.
【摸】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用手接触或轻摩物体)。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蔡邕传》-邕读(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读之。
【组词】
摸脸;摸摸她的手;这衣料摸着很软;摸索、 摸挲、 摸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