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7:01
十日之饮: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连续十天的饮酒活动。在古代文学中,它常常用来形容长时间的宴饮或聚会,通常带有庆祝或欢乐的意味。
“十日之饮”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描述古代宴饮文化时仍会被提及。
在古代*,宴饮是社交和庆祝的重要方式。“十日之饮”反映了古代贵族或士人的生活俗,尤其是在丰收、节日或重大**时,长时间的宴饮成为一种传统。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欢乐、热闹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的宴会场景,人们欢聚一堂,饮酒作乐,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遇到“十日之饮”的情况,但在参加一些长时间的聚会或庆祝活动时,会联想到这个词汇,感受到那种持续的欢乐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十日之饮乐无边,
醉卧美人膝下眠。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庭院中,灯火通明,人们围坐在一起,饮酒作乐,音乐悠扬。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热闹的宴会场景和欢快的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长时间宴饮活动可能被称为“feast”或“banquet”,但“十日之饮”更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庆祝的持久性。
“十日之饮”这个词汇虽然不常在现代生活中使用,但它承载了古代宴饮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社交俗和文化传统,同时也为语言表达增添了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深度。
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新年略有俗务,三四日后,自当敬造高斋,为平原~。
1.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2.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饮】
把水给人或牲畜喝。
【引证】
《诗·大雅·公刘》-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组词】
饮羊、 饮水、 饮马长江
用酒食款待。
【引证】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
【组词】
饮客、 饮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