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53:22
词汇“[十时]”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一天中的第十个小时,即上午10点。这个词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安排会议、约会或活动时。
“十时”字面意思是指一天中的第十个小时,即上午10点。
“十时”一词源于古代对时间的划分,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点”来表示具体的小时。
在**文化中,“十时”没有特别的文化或社会象征意义,但在某些传统节日或活动中,特定的时间点可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十时”通常给人以秩序和规律的感觉,因为它是一个常见的工作和学*时间点。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活力和开始新一天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十时”来安排工作和会议,确保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将“十时”融入描述清晨的场景:
十时的阳光,温柔地拂过窗台,
新的一天,带着希望悄然到来。
在英语中,对应的时间表达是“10 o'clock”,用法与中文的“十时”相似。
“十时”作为一个常用的时间词汇,虽然在文化和情感上没有特别的深度,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对于时间的精确表达和安排至关重要。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高效。
1.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