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7:3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7:38:19
词汇“残荡”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拆解,“残”通常指残缺、剩余或不完整的状态,而“荡”则可以指摇动、荡漾或空旷无物的状态。将两者结合,“残荡”可能指的是一种残缺不全且空旷无物的状态,或者是一种动荡不安的残余状态。
由于“残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废墟或遗迹的景象,表达一种凄凉或沧桑的美感。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讨论中。
由于“残荡”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残”和“荡”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形容某种特定的状态或景象。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残荡”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历史遗迹或战争遗留下来的景象,表达对过去的回忆或对历史的感慨。
“残荡”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种凄凉、哀伤或沧桑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废墟、遗迹或历史的痕迹,唤起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或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由于“残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要在创作中使用,可能会将其用于描述某种历史遗迹或战争遗留下来的景象,以表达对过去的思考或对历史的感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残荡”来形容一片废墟的景象,如:
在这片残荡的土地上,
时光的痕迹悄然显现,
历史的尘埃随风飘散,
留下无尽的思索与感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废墟或遗迹的景象,如古老的城堡遗址或战争遗留下来的废墟。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悲伤或沧桑的音乐,以增强“残荡”所表达的情感。
由于“残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表达方式,用来形容类似的状态或景象。
“残荡”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残缺不全且空旷无物的状态。在文学或艺术创作中,它可以作为一种有力的表达工具,唤起读者或观众的情感共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