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7:03
词汇“残草”的深入学*和分析:
“残草”字面意思指的是残留的、未被完全清除或枯萎的草。基本含义通常指那些在季节交替或自然灾害后仍然存留在地面上的草,它们可能已经枯黄或衰败,但尚未被彻底清除。
“残草”由“残”和“草”两个字组成。“残”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剩余、不完全;“草”字则指植物中的草本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残草”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未被完全清除或已经枯萎的草。
在**传统文化中,“残草”常被用来象征生命的坚韧和不易被摧毁的精神,如在诗词中常用来描绘坚韧不拔的品格。
“残草”给人以凄凉、衰败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可能联想到坚韧、不屈的精神。它提醒人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生命也有其顽强的生存意志。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看到一片被野火烧过的森林,只剩下焦黑的树干和残草,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
在诗歌中,“残草”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风霜雨雪皆经过,
残草犹存不屈心。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一片荒凉的土地上,几株残草顽强地生长着,给人一种坚韧和希望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而有力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悲壮乐章,来增强“残草”带来的情感体验。
在英语中,“残草”可以对应为“withered grass”或“remaining grass”,但在西方文化中,它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象征意义,更多是描述性的词汇。
“残草”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通过对“残草”的深入分析,我更加意识到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这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