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1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19:01
涝灾:涝灾是指由于降雨过多、河流泛滥、湖泊水位上升或地下水位过高导致的地表积水,从而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涝灾一词源于汉语,其中“涝”字古已有之,意为水过多,而“灾”字则表示灾害。随着时间的推移,涝灾一词逐渐被用来特指因水过多而引起的灾害。
在**,涝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然灾害,古代文献中就有关于涝灾的记载。涝灾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可能导致粮食短缺、疾病流行等社会问题。
涝灾往往让人联想到破坏、无助和重建。它带来的情感反应可能是恐惧、悲伤和希望。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关于涝灾的记忆,比如家乡的一次涝灾,或者在新闻中看到的涝灾报道。
在诗歌中,涝灾可以被用来象征生活的波折和挑战:
雨季来临,涝灾肆虐, 家园淹没,心田却未曾沉沦。 水退后,新绿破土, 生命之歌,再次奏响。
涝灾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淹没的田野、漂浮的家具和人们的救援行动。听觉联想可能是雨声、水流声和人们的呼救声。
在英语中,涝灾可以对应为“flood disaster”或“inundation”。不同文化对涝灾的应对措施和历史经验各不相同。
涝灾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自然灾害的现实,也承载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存挑战的应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涝灾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1.
【涝】
水淹没;雨多成灾。
【引证】
《晋书·袁甫传》-雨久成水,故其域恒涝也。
【组词】
涝漉、 涝疏旱溉、 沥涝、 内涝、 涝洼地
浇水,灌溉。
【引证】
宋·王安石《和钱学士喜雪》-公今早晚班春去,强劝涝田补岁饥。
2.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