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37:13
“东荡西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四处游荡,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目标。基本含义是指人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四处漂泊,形容生活不安定或行为无计划。
“东荡西游”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人们对流浪生活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无目的游荡的常用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安定和稳定被视为美德,因此“东荡西游”往往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缺乏规划和目标。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略带忧郁和不安,联想到了那些在生活中不断寻找方向却始终未能安定下来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他因为对现状不满,经常变换工作和居住地,可以说是典型的“东荡西游”。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东荡西游的旅人,在夜幕下寻找着星光的方向。”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广阔的草原上行走;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草原的沙沙声,伴随着旅人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ndering aimlessly”或“drifting without purpos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东荡西游”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无目标游荡的状态,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对那些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焦赞不肯歇息,邀军校乘着月色,东荡西游。
他整天~,不干正事。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游】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游,旌旗之流也。 、 《诗·长发》-为下国缀旒。 、 《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