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9:22
涛澜汹涌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波浪翻滚,形容水势浩大,波涛汹涌。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比喻事物发展迅速,势头强劲,或者形容人的情绪激动、激烈。
"涛澜汹涌"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人的情感和事物的动态。
在**文化中,"涛澜汹涌"常与壮丽的自然景观相联系,象征着力量和变化。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社会变革或个人生活中的重大变化。
这个词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联想到自然界的壮丽和不可预测性,以及人类情感的深邃和复杂。
在个人经历中,"涛澜汹涌"可能用来描述一次激动人心的旅行经历,或者是在生活中遇到的一次重大挑战。
在诗歌中,"涛澜汹涌"可以用来形容爱情的激情或艺术的创造力:
爱如涛澜汹涌, 在心海中翻腾不息。
结合海浪的视频或海浪声的音乐,可以更好地体验"涛澜汹涌"所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oaring waves" 或 "turbulent sea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景象相似。
"涛澜汹涌"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反映了人类情感和社会动态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涛】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涛,大波也。 、 《后汉书·班彪传上》-扬波涛于碣石。 、 《汉书·扬雄传上》-何必湘渊与涛濑? 、 《文选·张衡·思玄赋》-水泫沄而涌涛。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惊涛拍岸。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怒涛排壑。
【组词】
涛水、 涛雪、 涛雷、 涛波
2.
【澜】
(形声。从水,阑(lán)声。本义:大波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澜,大波也。 、 《尔雅》-大波为澜,小波为沦。 、 《四子讲德论》-天下安澜。 、 《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 韩愈《进学解》-回狂澜于既倒。 、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组词】
狂澜;巨澜;澜倒波随、 澜澳、 波澜、 推波助澜
3.
【汹】
(形声。从水,凶声。本义:水猛烈地向上涌腾) 同本义。通常作“汹涌”。
【引证】
《说文》-洶,涌也。 、 唐·杜甫《大会渡》-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 《韩非子·杨权》-填其汹渊,毋使水清。
【组词】
汹呶、 汹急、 汹怒、 汹然、 汹溶
形容声音大;喧嚣。
【引证】
《尚书大传》-洶洶、嗑嗑,皆水声也。 、 《楚辞·逢纷》-飘风来之洶洶。
【组词】
汹汹拳拳、 汹赫、 汹洶
4.
【涌】
(形声。从水,甬(yǒng)声。本义:水向上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涌,滕也。 、 《广雅》-涌,出也。 、 《尔雅·释水》-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 、 《论衡·状留》-泉暴出者曰涌。 、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 、 汉·王充《论衡》-泉暴出者曰涌。
【组词】
涌沸、 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