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9:08
涝池(lào ch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由于雨水过多而形成的积水池。在农业社会中,涝池通常是指由于降雨过多,导致田地积水形成的临时性水体。
涝池一词源于古代农业社会对自然现象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城市化进程,涝池更多地与城市排水问题相关联。
在**农村,涝池常常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是农民们必须面对的自然挑战之一。在社会背景中,涝池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对自然灾害的应对策略。
涝池可能让人联想到农村的艰辛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带来一种沉重和忧虑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经历中,涝池可能与童年时在农村的记忆相关,如帮助家人排水或观察涝池中的生物。
在诗歌中,涝池可以被用来描绘一幅农村雨后的景象:
雨后涝池映晚霞, 蛙声一片伴稻花。 农人挥锹排积水, 盼得明日好收成。
涝池可能让人联想到雨后的田野,蛙鸣和水波荡漾的声音,以及湿润的泥土气息。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自然现象可能有不同的称呼,但涝池作为一个特定词汇,主要在中文语境中使用。
涝池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自然现象,也承载了农业社会的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涝池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农村的生活和自然环境。
1.
【涝】
水淹没;雨多成灾。
【引证】
《晋书·袁甫传》-雨久成水,故其域恒涝也。
【组词】
涝漉、 涝疏旱溉、 沥涝、 内涝、 涝洼地
浇水,灌溉。
【引证】
宋·王安石《和钱学士喜雪》-公今早晚班春去,强劝涝田补岁饥。
2.
【池】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引证】
《广韵》-池,停水曰池。 、 《中文大辞典》-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 《诗·大雅·召》-池之竭矣。 、 《诗·小雅·无羊》-或饮于池。 、 《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毋漉陂池。 、 《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掌沟渎浍池之禁。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组词】
游泳池;池苑、 池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