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1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9:59
松散(sōng sǎn)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结构或组织不紧密,缺乏紧凑性。基本含义包括:
松散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松散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松”和“散”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不紧和不聚集。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已有使用,组合后形成了现代的意义。
在文化中,松散**有时与“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相联系,强调自然和随和。然而,在现代社会,松散往往与效率低下和不负责任联系在一起。
松散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轻松和自由,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不安全感。联想上,它让我想到宽阔的草原和自由飘动的云。
在管理团队时,我曾尝试采用较为松散的管理风格,希望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但发现需要适度,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松散的思绪,如风中的羽毛,轻轻飘过心田。”
松散的视觉联想可能是风吹动的窗帘,听觉联想可能是风吹过松树林的声音。
在英语中,松散可以对应为“loose”或“slack”,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的使用和含义大致相似,但也有些微的文化差异。
松散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可以形容物质的结构,也可以描述人的行为和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世界的多样性。
1.
【松】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松,松木也。 、 《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 、 《诗·小雅·斯干》-如松茂矣。 、 《搜神记·干将莫邪》-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发乱;乱发貌。
【引证】
唐·陆龟蒙《自怜赋》-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