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7:07
安若泰山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泰山一样安稳”。泰山在**文化中象征着稳固和崇高,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非常稳固,不可动摇,或者人的地位、状态非常稳定,不受外界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安若泰山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状态,如形容一个领导者地位稳固,或者一个人的心态平和。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安慰他人,表示某件事情非常可靠,不用担心。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中,可以用来形容建筑结构的稳固性。
同义词: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反义词:摇摇欲坠、动荡不安
安若泰山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泰山的崇拜。泰山被视为五岳之首,象征着稳定和权威。这个成语的使用历史悠久,至今仍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
在文化中,泰山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峰,也是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安若泰山 的使用反映了人对稳定和秩序的追求,以及对权威和传统的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联想到了稳固的山峰和不可动摇的信念。在表达中,它常用来传递一种坚定和可靠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安若泰山来形容一个朋友的性格,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冷静和稳定,给人以极大的安慰和信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心如泰山,稳立风雨中,
任凭世事变迁,我自安然不动。
想象一座巍峨的泰山,稳固地矗立在云雾之中,这种视觉形象与安若泰山的含义相呼应。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沉稳的鼓声或钟声,传递出稳定和安宁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s solid as a rock",用来形容某物非常坚固和稳定。
安若泰山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传达了稳固和不可动摇的概念,还体现了*人对稳定和秩序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深度。
夜宿丈人之馆,~。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3.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4.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